這個禮拜千里迢迢去了三趟國光劇場。先是星期二貴州省京劇團侯丹梅主演《魚玄機》,再是昨日的台灣豫劇團王海玲主演《劉姥姥》,今日的河南省豫劇團三團汪荃珍《香魂女》。236班次雖多,但搭的人也多,每趟幾都像擠沙丁魚似的,極累人。

《劉姥姥》這齣戲當初在城市舞台演的時候(2009年,首演時間應更早)適逢清明,我沒能去看。隔了快一年,在圖書館看DVD很喜歡。好印象直留到現在。因此看到這回要在國光劇場重演,便老早興高采烈買了票。一到現場,發現四處架了好幾部攝影機,據說有在考慮出新版劉姥姥。不過看完整場演出後,我個人覺得還是別出新版的好。這次的演出與我看的2007年出版DVD(以下都簡稱2007好了)相比,整體而言,我個人比較喜歡2007年版。不過剛剛發現手邊後來還得到一片2010年第三版,我一直以為跟圖書館那片一樣,沒拆開來看。不知跟2007一樣不一樣?

先說一些我很高興的好處:王海玲這天嗓子很亮。歡樂的地方好笑,悲處也很感人。殷青群的焦大也唱得越來越好,很亮眼,在2007沒那麼搶戲。我曾在某篇筆記裡說過2007看蕭揚玲演王熙鳳,覺得太過刻薄,反而失了大氣。但這次蕭揚玲明顯「不刻薄」了,我認為這樣的呈現較好。因為鳳姐高門大戶的,平素想必看多了打秋風的親戚,哪來的時間、精力刻薄對方,與小叔子打情罵俏都來不及了。與其對姥姥展現苛刻的臉色,還不如完全不把對方放在心上來得合適。

再來是幾個我覺得可以再改進的地方。

首先在2007我就覺得這齣戲裡的衣服都不太好看......看到劉姥姥初進大觀園看到一群明明穿得像莊稼人的婢女(婢女的衣服竟然是鴨血色!),卻不禁讚嘆他們錦衣玉容時,覺得很......有趣。再來,演張瑄庭的平兒,瀏海斜一邊看起來也有點奇怪(但換下半場的衣服就不奇怪了)。我一直很喜歡張瑄庭演王月英、七品芝麻官之類的潑辣腳色,這次看她演平兒,不知是我不適應還是她不適應,總覺得上半場人物氣質沒有抓準。一開口說話還是太活潑,不太像大家想像的溫婉平兒。雖然神韻可以透過揣摩,不過演員本身的氣質和劇中人差太多,扮演起來還是很事倍功半啊。每每平兒要跟鳳姐講話,我都忍不住要擔心平兒太犀利。不過這個情況在下半場好很多。(是說下半場平兒戲份也很少)

前面講到殷青群的唱念跟2007比起來進步很多,不過現在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面對:表演缺少層次。兩段焦大出場:巧遇劉姥姥、賈府家敗,尤以賈府家敗顯得呆滯。他一出來大喊老太爺這個家敗了,真的很有爆發力!我在台下也跟著忠貞的老家僕痛心。但接著幾句台詞,卻都是同樣的激動大吼、用力跺腳。講了兩三句詞,觀眾已經發現台上演員正在重複一樣的表演,原有的感動也會化為麻木,甚至在不斷的、沒有層次的、同樣頻率的激動吶喊轟炸下,麻木變成疲倦、默默希望這段戲趕快結束。表演放真情當然是很重要的,可是要放到甚麼程度,要怎麼變化,都需要再思考。同樣的問題不只在焦大身上,巧姊也是......我忘記巧姊是誰演的了。現在也懶得轉身拿節目單出來對。總之巧姊最後一幕的「姥姥」跟「娘」兩句,聲音真是破到不行,現場好多觀眾都忍不住笑了......那時是全劇的最悲點,巧姊遭臨大難,被迫與母親分離,悲痛可想而知,在這涕淚四縱的情況下,固然不可能保有完美的聲音,若有,也蠻假的。但是激動到喊到那麼破,卻又太過頭了。同樣不夠有層次的還有板兒對狗兒喊餓那段,整段就一直平板的餓啊餓啊,當然不是不行。可是觀眾看了會累、會無聊。如果本身目的就是要讓觀眾累、無聊(不可否認真的有些人想要藉此刺激觀眾),那自然無妨。但如果這並非劇團刻意追求的效果,那就有必要改善了。

再來是,我覺得這齣戲用旋轉舞台用得很好。但不知這次的旋轉舞台跟以前的一樣嗎?我看DVD不覺得舞台的大小對演員造成侷限。這次在國光劇場看,赫然覺得旋轉舞台也太太太小了吧。焦大跟一堆家丁打架,家丁身手完全施展不開,翻個筋斗都怕掉下旋轉舞台。姥姥二進榮國府,與板兒推蔬果車,幾個應當很漂亮的身段似也因為旋轉舞台、原本的舞台高低差,而做得有些草率、小心翼翼。在觀眾席看來,演員似乎很被旋轉舞台的大小給限制。

這次演出,劉姥姥還加了不少台語的台詞。像是二進府被勸酒時說「杯底不可飼金魚」、「呼乾啦!」、「一兩銀子就『沒去』啊」,這些用法固然有不少觀眾被逗樂。但這真的是必要的嗎?還是我自己對這類的表演方式越來越不耐,甚至太過嚴苛?我確定的是,在2007是沒有這些東西的。我不知道為什麼劉姥姥要莫名其妙講起台語,難道對他來說「台語」是他在家裡講的方言,河南話是他進府的官方語嗎?我同意這場表演的觀眾組成對劇團來講不是很有利,裡頭明顯有很大部分年輕觀眾是由老師帶隊來看。這很可能是他們第一次看豫劇,因此很多明明應該很好笑的EX.「大碗麵不吃──端著」、「我戳在這就好了」、「拔根汗毛比咱的腰還粗」、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」......應該要讓人大笑的大家都沒笑,反而是(我個人認為)不宜蔚為風氣的卻讓多數人笑了。當然,豫劇團並非臨時故意要讓大家笑才加了這些方言台詞,這很明顯是事先排好的。從投影字幕的完整可見一斑。但我不同意的有兩點,一點是台上為何要將原有台詞改為現狀,一點是觀眾為什麼總更能接受那些安排得有點暴力的笑點?卻不能接受劇種本身特性的笑點。

此外,在這場演出裡,非常奇怪的,空氣中隱隱有種「生」感。但這齣戲已經演過不少次,按說不應有這種生疏感。像是演員在台上對於身上、手上有種不知如何錯其手足的不安,或是朱海珊的老太太與劉姥姥對話之間的「乾」。劉姥姥對位高權重的老太太乾是自然的,但當老太太對劉姥姥也乾,就很奇怪了。事實上這種乾更像是對戲不夠熟練,或是對場地難以適應造成的情況。偏偏這兩種可能對台灣豫劇團演劉姥姥這齣戲而言,似乎都不是太順理成章的理由.....

因為上述的許多原因,讓我覺得這一版就算錄影效果極好,也不適合發行。台灣豫劇團歷年的努力,致力演出新劇目、保存傳統戲,積極與中國交流,觀眾都看在眼裡。也因此,我非常確定,這次的劉姥姥絕不是台灣豫劇團最好的演出,他們有更好、更好的表演一時沒有展現。因此,我個人希望豫劇團可以不要發行這次在國光劇場的劉姥姥,把戲排得更熟、修得更好後,再來錄個名垂千古版!

 

今天下午去看河南省豫劇團三團香魂女非常精彩。不過現在已經好晚,實在沒力氣,明天若有空再記吧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yande1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