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是人,都會老。可是我從沒意識到吳興國也過六十歲了。

每每有人跟我聊起吳興國,我腦海裡浮現的,就是安祈老師書裡,那個意外得到機會,跟周正榮分飾前後王佐,在國劇競賽上卯足了勁的吳興國。就是那個上了文化大學後開始聽搖滾樂讓自己變「新」,後來主導了讓京劇界石破天驚的新編京劇馬克白,讓部分老觀眾甚至忍不住寫信給魏海敏要她遠離的吳興國。就是《阿Q正傳》裡,那個穿得亂七八糟,好放鬆、好開懷的吳興國。就是那個很小很小的時候,被李金棠問起名字,從此不再叫做吳興秋,改叫吳興國的人。

所有我透過書籍、媒體認識的吳興國,都是他人凍結在時光裡的青春之花,鮮豔且清晰。而實際屬於我的,像是現場親見的《水滸108忠義堂》、《李爾在此》、〈二進宮〉及《四郎探母》(八八水災義演)等戲,有時候覺得離我好遠,遠到只剩下不解;有時候卻又覺得那些我保有的、根本不屬於我的回憶,只消剎那便可與台上人層層疊影。

今天晚上,我去看了《蛻變》。

這一年,朋友都知道我不太看戲。那天因緣際會跟小波在中正紀念堂捷運站分別,我經過兩廳院斗大的海報前,可能是被「當代傳奇劇場」吸引住了,竟然站在海報前就怔愣了起來。想到好久沒看當代傳奇劇場的大演出,想到上回的觀戲經驗,想到我曾經想看《契訶夫傳奇》卻又不知心裡百般糾結個甚麼,總之最後沒去看成。

當所有關於當代傳奇的雜七雜八念頭全部轉一遍後,我決定去看《蛻變》。即使如此,我心裡仍隱隱然在發抖。及至看完《蛻變》之後,那些複雜的線頭依然不曾理清。關於吳興國這個人,我讀過他的傳記、翻過一些他的報導、看過一些他的訪談、也觀賞過他的現場演出、以及過去的錄影資料,但直到今天,我還是覺得這個人還有好多好多東西沒講出來。到劇場裡看他的創作,我還是會想:啊原來有這個!(雖然有時候也會想,我不想知道這個……)就像看完《蛻變》,我第一個感想是,為什麼他有時候讓我充滿好奇,好想知道他下一步要做甚麼;有時候又讓我想轉台。我確信分歧的原因不在於他在作品中用了京劇或崑曲。事實上,他用甚麼我都無所謂,我今晚出門前就沒打算看京劇。況且海報上都說是跨界作品了。但矛盾的是,那些讓我沒辦法完全投入的箇中原因,似乎依然是京劇、是崑曲。只是是演員身上的京劇、崑曲,而不是劇本中的京劇、崑曲。

我不明白那些戲曲元素在《蛻變》裡到底是虛用還是實用,到底是僅僅作為裝飾效果的一環,還是真的有意藉此來表演。如果是效果,合理不過;如果不是,總覺得戲曲運用上鍍金不足。唱腔不上西皮二黃便好,上了後我就忍不住要想起傳統戲的韻味,吳興國很早就往文武老生的方向走了不是?至於劇中用了踩蹻與部分〈驚夢〉,那自然是更困難的……這是一齣我難以評價的戲,我的確有點牢騷,可它同時又真真切切地讓我相遇了一些很難得的,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東西。那是可以讓我在又濕又冷的冬天,獨自走回家的十多分鐘路程中,一路覺得很安靜很回味的東西。

《蛻變》舞台上的吳興國,看起來還是很年輕。身材瘦削,一根根肋骨清楚可見,完全不像有過中年的人。可是這樣的吳興國,也已經過六十歲了。而且,他還在創作。他的作品雖然不完美,但其中擁有一些很動人的光彩。我想我一直對這個人很有興趣的原因,可能是因為他有勇氣、他有毅力,以及他很叛逆。最重要的當然還是──他有才華。我不是葉佩雯,請讓我誠懇地宣傳:對當代傳奇劇場、現代戲劇、實驗戲劇有興趣的朋友,明天下午在國家劇院還有一場《蛻變》,請把握機會!

2013/12/2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yande1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