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到大稻埕戲苑看台中聲五洲布袋戲團《保生大帝傳奇》。故事梗概:水災,醫龍眼。住客棧,畫會跳舞的黃鶴。猛虎吃人,醫虎喉。救活孝子母。情節算很常見的民間故事,不過演來卻頗有樂趣。團長王英峻是個年輕人(沒想到那麼年輕!),聲音很有磁性,做為「代言人」,很吸引人。除了為戲偶配音,也要化身旁白。

誘人之處在於氣口、俚語、其他語言/現代語辭的借用、押韻。原本還擔心可能會聽不懂布袋戲的台語,想不到僅有前五分鐘混亂了點,之後完全沉浸其中。全長大約八十分鐘,非常好看。

七月在台中要推出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救的女孩》,似乎很有趣。不過那時我應該不可能有空殺到台中...... 

今天為了推廣還用投影幕放了簡易版字幕,但我是不贊成有字幕的。豫劇的即興、有程度的隨性已經消失殆絕。歌仔戲「做活戲」的絕活也開始削減,若布袋戲也因為字幕而扼殺了即興的活力,那可真讓人黯然。當然有字幕可以幫助不懂台語的人欣賞,不過字幕到底要做到多仔細,是可以思考的?我反對像京劇、豫劇一樣「逐字逐句」。首先是台語與漢字的對應尚有不少歧義,要逐字逐句翻譯有難度,再是一旦逐字逐句的風氣確立後,就開始會有人(而且不會是少部分人)開始把字幕奉為圭臬,將所有不合字幕的演出都歸為病灶,但這種批評方針是很有問題的。所以若真的要做字幕,我想「粗略的意譯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,一方面坦誠面對語文轉譯間的扞格,另一方面保有原本演出的彈性、靈活,讓戲可以一直「活」下去。

下禮拜要看西螺新興閣,好期待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yande1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