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承基先生傳【彭美玲撰述】

馮承基先生,字繩武,民國前三年(1908)生。祖籍浙江寧波,寄籍河南開封。先世從商,家業殷富。祖父麟炳公遊宦開封,子孫遂定居焉。

先生畢業自北京鹽務大學堂,初任職湖北漢口某鹽務機關。抗戰勝利後,轉至江蘇無錫學院任教。未久戰亂蜂起,先生隻身避臺,家小俱淹留內地;念在鶼鰈情深,先生亦終身不再娶。

先生來臺之初,任職臺南工學院(今成功大學前身)。公餘則撰寫文史論文,發表於《大陸雜誌》,因得臺靜農、戴 君仁等先生賞識。民國四十二年(1953)八月轉任臺灣大學中文系講師;四年後升任副教授;又五年升任教授,自是至民國六十八年七月退休離職,前後為本系 服務達二十六年之久。

先生舊學邃密,根柢深厚,工書、能詩、擅駢文,雅熟典故。友朋每有酬酢,輒請其代筆。某年錢思亮校長赴菲向菲 國總統致賀,即由先生代撰四六祝詞,英千里先生負責英譯,中西聯璧,文情並茂,見者無不稱賞。先生主要著作有《六朝文述論略》,是書原為先生授課講義,本 校圖書館藏有手寫油印本,曾先後發表於《學粹》第十四卷第一期與第三期。其綱目包括:一、史地觀念中之六朝與文學觀念中之六朝,二、由錯落到整齊,三、由 單行到雙行,四、由消極到積極,五、平衡原則與心理距離,六、荊楚之巫與燕齊方士,七、為鬼神服務與為人王服務,八、大著作與小朝廷,九、有韻文與無韻 文,十、文人聲價與文章用途,十一、排比長聯與八股,十二、類書連珠與四六,十三、名理與詞章。又有《小說卮言》(臺北:長安出版社),摭拾先生對中國古 典小說之相關論述多篇。先生平日治學之興趣及方法,由前二書可略窺焉。其他單篇論文散見各學術刊物。

先生狀貌固非長大,自有仙風道骨之韻致;淡泊名利,謙沖隨和,視學生如家人朋友。晚年中風,不省人事達半年之久,其間學生輪流照應,齊益壽、曾永義二位先生為之代課,杏壇溫暖,感人肺腑。先生退休後仍長期臥病。民國七十三年(1984)一月十日逝世,享壽七十七歲。




馮承基先生學術簡表

1908年 1歲
先生誕生。

1953年 46歲
8月任臺灣大學中文系講師。

1957年 50歲
8月升任副教授。

1962年 55歲
8月升任教授。

1971年 64歲
12月發表〈六朝文述論略〉。

1972年 65歲
4月續發表〈六朝文述論略〉。

1975年 68歲
出版《小說卮言》。

1979年 72歲
7月退休。

1984年 77歲
1月10日逝世。

 

------

 

------

因為重讀曾永義老師的文章,又想起馮承基老師,
清清楚楚記得是柯老在現代小說選課堂講的,
那神情、語調仍能在腦裡播放分明。
當時聽了心情起了很大波濤,
返回修現代小說選那年,卻怎麼也找不到有關這件事的紀錄。

柯老說,馮承基老師聰明、漂亮、精彩!一往情深。
在大陸的妻兒沒有跟過來,來台灣後終生未娶,年老生病由學生輪班照顧。

曾老師在文章裡說,馮老師鄉音重,因此學生不太能了解他的學問。

大二那年聽了柯老的話,我想了一整晚的馮老師,都是酸楚,
今天又想起馮老師,卻驀然驚覺近日的懶散也該停止了,
再過不久,我就要離開台大、離開中文系,
也不知何年何月才可能再回來,也許再不回來。
而我曾經為了各種學問如此醉心,如今卻又讓自己蕩逸至此。
更小的時候,我不斷在日記上寫下自己各種無所事事的漫遊,
並狂傲的宣稱年輕的時間值得各式各樣的揮霍,
然而今天我比起社會上多數人仍是年輕,
卻不當再有那麼多毫無頭緒的揮霍,
時間仍然值得揮霍在美好的事物上,卻已不是各式各樣。

這是馮老師對後輩學生溫柔的召喚嗎?
我曾如此心死。

 

今天下午在文演聽了羅聯添老師講臺靜農先生,
也因為鄉音聽得不很分明,感覺老師比上次參加孔先生紀念會時又虛弱了點。
《臺靜農先生學術藝文編年考釋》這部書似乎很有趣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yande1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