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蘭庭崑劇團推出古蹟版《尋找遊園驚夢》,今年在原有的成果上再擴充,於是有了劇場版《尋找遊園驚夢》。全劇將《牡丹亭》中的精華折子〈遊園驚夢〉、〈尋夢〉、〈寫真〉、〈拾畫〉、〈叫畫〉拆解重組,加入現代女子的角色,藉由閱讀《牡丹亭》穿越古今,與柳、杜二人互動。

這個構想極為有趣,但在執行上卻無法讓人感受到改編的意義。昨天的演出中,由現代女子開始,現代女子結尾,中間偶而穿插。女子的戲份不僅少,而且薄弱,多半留於「個人對牡丹亭的心得」,不外乎為劇中癡情感動,或低吟幾句劇中唱詞。雖有幾段曲牌與杜麗娘交錯著唱,但除了有盡力現代女子融入劇中的斧鑿痕跡以外,實在見不出有甚麼意涵。全劇大部分時間皆由杜麗娘、柳夢梅挑大梁,觀眾在台下幾乎感受不到現代女子的必要,就像在看齣不按照順序播放的《牡丹亭》折子串演。

如果《尋找遊園驚夢》跟〈遊園驚夢〉相較,只是多出了一個現代女子在一旁發表自己對杜麗娘、柳夢梅的心得,那麼觀眾大可在觀賞〈遊園驚夢〉時自行配上個人心得,而不需坐在劇場裡聆聽現代女子也不甚高明的發抒。簡而言之,雖《牡丹亭》的藝術成就難以跨越,但台灣戲曲界的「改編」,不論是跨文化或從經典翻新都已行之有年,而《尋找遊園驚夢》並無法凸顯出改編的必要性。

除了劇作構想本身的薄弱以外,在現代女子的選角上也不算很切當。洪瑞襄在台語音樂劇《四月望雨》中的表現眾人有目共睹,遼闊厚實的嗓音實在讓人激賞,然而相較於崑曲中閨門旦較「細、高」的嗓音,洪瑞襄幾段唱都讓人覺得與全劇違和,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天生的「音色」問題(在此不論是否科班出身),飾演杜麗娘的孔愛萍相較其他飾演過杜麗娘的演員,如張繼青、華文漪,甚至張志紅,行腔上已經比較「硬」了,然洪的嗓音仍然太過低厚,與杜麗娘有所扞格。這實在無法以是非科班出身來評斷,而是演員本身的條件問題。

蘭庭為這齣戲標上了「新古典崑劇」的名稱,很明顯的,《尋找遊園驚夢》的確在創新與古典之間游移不定,最終以怯怯的態度向大部分古典靠攏,而無法從古典中突破新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yande1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