濃情.巧思.創格 --欣賞「孟小冬」
【聯合報╱孫玫】
2010.04.08 04:14 am
 

王安祈可謂孟小冬的知音。神交多年,她為孟小冬的榮辱毀譽所激動,也為孟的不懈追尋所感動。也正是有了劇作家的這份濃厚的情感,才會有這 部《孟小冬》問世……

由魏海敏主演的京劇歌唱劇《孟小冬》演出現場。
(圖/國光劇團提供)
為歷史雲煙遮蔽已久的孟小冬,近年來又陸續被提起,電影《梅蘭芳》上映之後,更是成了不冷的話題。的確, 孟小冬的名字常常是和梅蘭芳聯繫在一起。令人玩味的是,當年舞台上的梅蘭芳雖比女性更有女性魅力,但現在電影《梅蘭芳》這類作品中的梅先生,卻總是要透出 陽剛之氣,乃至於浩然正氣——如蓄鬚明志、民族氣節之類。在這樣的男性視角之下、宏大的國家語境之中,自然,孟小冬至多只能在梅大師生平的一段插曲中現 身。

國光劇團最近上演的京劇歌唱劇《孟小冬》,不同凡響。

這部戲不是從梅蘭芳、從男性的視角去觀照孟小冬。編劇王安祈以女性作家的敏銳,感觸孟小冬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,酣暢淋漓地抒發了這位女主角的心聲。寫孟小 冬自然是繞不開梅蘭芳的,但在這部戲中,孟與梅的戀情和婚姻至多不超過半場。孟小冬二十歲與梅蘭芳結合,四年之後離開了梅蘭芳。二十四歲,這對一位女子來 說意味著什麼?那是青春綻放的大好年華!而二十四歲,對於曾經傾倒萬人,如今卻不得不獨自離去的孟小冬而言,那又意味著什麼呢?

風華正茂的孟小冬,離開了鮮花、掌聲、鎂光燈,也離開了蜚短流長的北平城。可是誰能料到,幾年之後,她竟又回來了。孟小冬又回到了當初她離開的北平。戰 火、紛亂,一切似乎都與她無關。立雪余門,潛心習修,直到余師辭世,五年學得三十多齣余派名劇,遠超出余的其他弟子,得清高、孤傲余叔岩之真傳。

人世間真是充滿了太多的無奈與弔詭。嫁給(後來)被稱為「一代完人」的京劇藝術大師(那年頭一夫多妻合法,算不上是汙點),孟小冬的藝術卻未能再上層樓; 反倒是和江湖大老的結合,使之獲得充足的精神和物質奧援,無後顧之憂徜徉於藝術天地之間,忘情尋覓,臻於完美,終於釋放出前所未有的藝術光華。難道太陽注 定會使月亮失色,唯有黑夜方能襯出太陰的清輝?

王安祈可謂孟小冬的知音。神交多年,她為孟小冬的榮辱毀譽所激動,也為孟的不懈追尋所感動。也正是有了劇作家的這份濃厚的情感,才會有這部《孟小冬》問 世。不僅於此,王諳熟京劇藝術和梨園史料,對舊時京戲藝人的思維習性、行為方式,乃至於說話的口吻皆了然於心。她同時素稔魏海敏藝術功力深厚且能反串老 生,於是放開膽子,滿宮滿調地為她寫了這麼一齣幾乎是一人主唱、主演的大戲。可以說,非王安祈,寫不出這一《孟小冬》。

同樣,沒有魏海敏也演不了這一齣《孟小冬》。放眼兩岸的京劇界,唱梅派的旦角比比皆是,余派老生也不乏其人,但不知誰還能像魏海敏一樣,將二者如此奇妙地 結合在一起?事實上,這部《孟小冬》的「戲核」/賣點,不在其劇情,而在由王安祈預設、由魏海敏發揮的演唱空間——無論《四郎探母》中楊四郎和鐵鏡公主對 唱「西皮快板」,還是《遊龍戲鳳》裡正德帝與李鳳姐對唱「西皮流水」,都讓人大開眼界、大飽耳福,都讓戲迷、粉絲們大呼過癮。這是怎樣的一條嗓子?台上分 明就這麼一位呀,就聽她在生旦兩行之間、在大嗓(真聲)和小嗓(假聲)之間,一刻不停地來回倒騰(交替),一板不落(念「辣」),如行雲流水,蕩氣迴腸。 這需要何等的功力?!

魏海敏不僅唱功好,表演也好。大段的獨角戲,全憑她一人的說、表,就調動起劇場裡好幾百觀眾的情感。演京劇真是不容易,唱作念打外加鑼鼓經,數不清的程 式,多少藝人從小坐科,流汗,流淚?不過,也正是憑藉這些積澱著無數前輩藝人心智的程式,情竇未開的童伶能演才子佳人,涉世不深的平民可扮帝王將相,有模 有樣,甚至唯妙唯肖。鑽進去固然不易,跳出來可是更加困難。不少京劇演員就是全憑著程式演戲,一輩子跳不出那些技術手段。真是「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」。但 魏海敏不是這樣,她鑽進去了,鑽得很深,可是她又跳了出來,瀟灑大方地跳了出來。

觀眾席裡,似有人議論:這戲裡頭沒有出現梅蘭芳……沒錯,這戲是寫孟小冬,不是寫梅蘭芳。可是這戲裡頭就真的沒有梅的身影嗎?當魏海敏一人兩角「獨自對 唱」四郎和公主的時刻,這究竟是反串老生,還是旦角應工?是坤生孟小冬,還是乾旦梅蘭芳?真真假假,忘情處已難(也無須)細分辨;虛虛實實,正顯出編劇之 巧思、主演之唱功。這是一齣虛實相間的抒情詩劇,要品其情、品其聲,不能當作一般的情節劇來看。反之,假使這戲真的讓梅蘭芳也像余叔岩那樣登場,不知這位 梅先生是否要開腔唱上一段?可他要是真的唱起了梅派,那他唱得過他眼前的這位魏海敏嗎?

 

 

------

孫玫,何許人也?一篇戲評教人迴腸盪氣低迴再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yande1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